以“四同”聚合力 以实干显担当——旬阳市赵湾镇人大履职实践的深度探索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8-04 09:16:13 阅读量: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乡镇人大作为基层国家权力机关,其履职效能直接关系到群众福祉、发展大局与政治根基。旬阳市赵湾镇人大立足基层实际,以“坚持与党委同心、与大局同轨、与人民同声、与时代同步”的“四同”工作法为总遵循,在服务发展中彰显担当,在联系群众中践行初心,为新时代乡镇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本。

与党委“同心”:把准政治方向,筑牢履职之魂。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乡镇人大作为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唯有始终与党委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才能确保履职不偏航、工作有力量。

赵湾镇人大深刻认识到,“同心”不是简单的口号呼应,而是政治立场、思想认识与行动部署的深度契合。在实践中,镇人大主席团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一是在决策上紧跟党委部署,主动将人大工作融入镇党委“生态立镇、产业强镇、文旅兴镇、民生安镇”的总体布局,围绕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民生实事、基层治理等重点工作,年初制定监督计划时主动向党委请示汇报,确保人大工作与党委中心工作同频共振;二是在行动上强化使命担当,针对党委提出的“培育特色农业产业链”目标,组织人大代表深入调研烤烟、拐枣等产业发展瓶颈,形成《关于加大富民增收产业技术指导和政策扶持奖励的建议》,推动镇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带动1200余户群众增收;三是在队伍上筑牢政治根基,通过每月“代表学习日”、专题党课等形式,引导代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绝对忠诚”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确保党委的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这种“同心”的实践,让镇人大既成为党委决策的坚定支持者,也成为政策落地的有力推动者,实现了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机统一。

与大局“同轨”:聚焦发展要务,提升履职之效。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服务大局是人大工作的永恒主题。乡镇人大要在中心工作中找准定位,以精准监督、有效履职为发展大局添砖加瓦。

赵湾镇人大以“同轨”思维破解“人大监督与发展脱节”的基层难题,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理念转化为可操作、能落地的具体实践。在监督重点上突出“精准性”,针对镇域内重点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进度滞后问题,组织代表开展“点对点”监督,通过实地察看、座谈询问、跟踪督办等方式,推动解决征地拆迁、资金保障等梗阻问题,确保3个镇级重点项目提前完工;在履职方式上注重“实效性”,发挥代表“来自群众、扎根基层”的优势,组建“产业发展代表小组”“项目建设监督专班”,让熟悉农业、懂工程、善协调的代表各展所长,在烤烟产业发展、粮食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黑皮南瓜等特色产业种植、农村公路升级改造等工作中提出合理化建议15条,被镇政府及时采纳;在凝聚合力上彰显“主动性”,通过“代表联络站+产业链”模式,组织企业代表、村干部代表、技术专家代表定期会商,破解产业发展中“小散弱”问题,推动形成“支部+合作社+代表+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建成千亩特色产业园区4个。

与大局“同轨”,让赵湾镇人大工作跳出了“监督者与被监督者”的单向思维,成为了发展大局中的“参与者”“推动者”,实现了监督效能与发展实效的双向提升。

与人民“同声”:厚植为民情怀,夯实执政之基。“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乡镇人大代表生活在群众中间,最懂群众冷暖,最知群众所需。赵湾镇人大以“同声”为准则,把群众的“急难愁盼”作为履职的“优先清单”,让人大工作始终充满民生温度。

“同声”的核心,在于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的声音能被听见、诉求能被回应。在倾听民声上搭建“连心桥”,全镇划分6个代表联络片区,建立“每周走访1户群众、每月收集1条建议、每季度解决1个难题”的“三个一”机制,去年以来累计走访群众3200余人次,收集饮水安全、义务教育、养老服务等建议20条;在解决民忧上展现“真担当”,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山区老人体检身体不方便”问题,组织代表专题调研,推动镇中心卫生院建立完善镇村联动“入村入户”行动,每月进村义诊1次,村医在量血压、测血糖等方面做到随叫随到,惠及老人800余人;在凝聚民智上激活“源头水”,围绕“村级事务管理”等群众关切,创新“院坝议事会”形式,让代表与群众面对面讨论村务公开、惠民政策落实等问题,形成的《关于规范村级财务公示的建议》推动全镇13村2社区实现“财务明细每月晒、重大事项村民议”,基层治理群众参与度达到90%以上。

从“听民意”到“解民忧”,从“聚民智”到“暖民心”,赵湾镇人大以“同声”实践诠释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深刻内涵,让群众真切感受到“人大就在身边、代表就在眼前”。

与时代“同步”:提升履职能力,激发队伍活力。时代在发展,使命在升级。面对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现代化等新任务,乡镇人大代表唯有不断提升履职能力,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扛起时代重任。赵湾镇人大以“同步”为目标,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代表队伍。

“同步”的关键,在于破除“经验主义”,以能力提升适应时代需求。在能力建设上求“新”,开设“代表履职讲堂”,邀请法律专家、业务骨干围绕《乡村振兴促进法》《代表法》等开展专题培训3期,组织代表赴先进地区学习考察2次,推动代表从“会说话”向“善建言”转变;在作风建设上求“实”,推行“代表履职承诺制”,要求代表公开承诺年度履职目标,年底向选民述职并接受评议,对连续两年评议不合格的代表启动劝退程序,倒逼代表“肩上有责任、心中有压力”;在履职方式上求“活”,运用“互联网+代表履职”模式,建立代表履职微信群,实时共享政策信息、工作动态,开展线上建议征集,让代表在田间地头也能“随时履职、高效履职”。

如今的赵湾镇人大代表队伍,既有“土专家”“田秀才”扎根基层的实干,也有“懂法律”“善谋划”与时俱进的智慧,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展现出蓬勃活力。

以“四同”之力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乡镇人大工作,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万千群众;既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民情民意的“最初一公里”。旬阳市赵湾镇人大的“四同”实践,深刻揭示了基层人大工作的规律:唯有与党委同心,才能把准方向;唯有与大局同轨,才能彰显价值;唯有与人民同声,才能根基牢固;唯有与时代同步,才能永葆活力。

当前,乡村振兴进入关键期,基层治理面临新挑战,赵湾镇人大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启示,乡镇人大要始终立足“一线”定位,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服务发展为核心,以联系群众为根本,以能力提升为保障,在“同心”中坚定方向,在“同轨”中服务大局,在“同声”中践行宗旨,在“同步”中提升效能,真正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效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基层力量。


作者:刘家群

编辑:许沥心

责编:志寿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