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设正经历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深刻转型。当乡村振兴步入新阶段,精准不是简单的方法调整,而是发展理念的全面革新。这场转型考验着基层干部的执政智慧和实践能力。
资源投放要精准,精准度决定投入产出比。撒胡椒面式的投入难见实效,要建立需求导向的资源配置机制,钱要用在刀刃上。
问题识别要精准,问题靶向性决定施策有效性。表面文章解决不了深层矛盾,要练就发现真问题的火眼金睛,诊断准才能开对方。
政策适配要精准,政策匹配度决定落地效果。一刀切必然水土不服,要制定差异化的实施方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力量调配要精准,人才专业性决定工作质量。人海战术已成过去时,要组建专业化的服务团队,精锐出战才能决战决胜。
考核评价要精准,考核科学性决定工作方向。材料竞赛扭曲政绩观,要建立实效导向的评估体系,群众满意才是最高标准。
长效机制要精准,制度完善度决定发展持续性。运动式整治不可持续,要构建标本兼治的制度体系,当下治更要长久立。
这场变革本质是乡村治理方式的革命。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精准务实推进乡村建设”,为这项工作指明了方向。基层干部当以绣花功夫推进乡村建设,既不能急功近利,也不可畏难不前。检验标准很清晰,是打造了几个示范点,还是建立了普惠性的发展机制。
精准施策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当形式主义让位于求真务实,当粗放管理转向精细治理,我们收获的不仅是乡村面貌的改变,更是党的执政根基的巩固。唯有精准,方能致远。
作者:陕西神木市委组织部曹斌
编辑:赵佳欣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