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未央法院:“最后一劝”化解这段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债”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8-29 09:34:45 阅读量:

“你再敢来我单位闹,我就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明明是你先害我丢了工作,现在还倒打一耙?”

甲某(男)和乙某(女)这对曾经的恋人,分手后却上演了一场长达数年的“相爱相杀”大戏。从网络相识的甜蜜,到对簿公堂的剑拔弩张,情感破裂引发的经济纠纷、名誉侵权等问题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最终双双将对方告上法庭。面对这场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债”,西安未央法院速裁审判庭法官助理冯媛媛抽丝剥茧,用一场“背靠背”调解,让双方放下恩怨,一揽子化解了两起关联诉讼。

情感纠葛升级为法律冲突

甲某与乙某经网络相识、相恋,后因性格不合分手。然而分手后并未能平息风波,双方矛盾持续激化。乙某称遭受甲某殴打并报警,公安机关遂对甲某作出行政罚款决定,并向其所在单位发送《公安提示函》要求加强职工管理,甲某因此受到单位内部处分。

甲某认为自身遭遇系乙某所致,遂多次前往乙某工作场所干扰其正常工作最终导致乙某失业。乙某失业后,又多次前往甲某单位张贴先前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数年间,私人情感纠纷逐步升级为行政执法事件和单位内部管理问题,最终演变为针锋相对的诉讼对抗。

两案交织矛盾尖锐

情感的纠葛最终导致双方诉诸公堂:乙某起诉甲某,主张其殴打及干扰工作导致身心受损、失业,索赔精神损害赔偿、误工费等,并要求赔礼道歉。甲某随即反诉乙某,称公安机关后续已经撤销对其的行政处罚决定,但乙某仍持续骚扰并在其工作单位“闹事”,要求乙某承担双方曾在“XX海鲜”的高额餐费、垫付的医疗检查费,并赔偿精神损失费。两案互为因果,诉求针锋相对,昔日恋人法庭对峙,积怨之深令案件调解难度陡增。

“最后一劝”促实质化解

面对这场盘根错节、对抗激烈的情感纠纷,冯媛媛考虑到若机械适用法律一判了之,恐怕只会治标不治本,甚至可能埋下更大的矛盾种子。在抽丝剥茧梳理案情后,她决定开展“最后一劝”,用温情调解去打开双方间的“心锁”。

调解室内,冯媛媛巧妙运用“背靠背”调解法,把握住双方渴望“早日解脱”的共同心理,以此为突破口展开调解,为双方开辟了不同的沟通渠道。面对情绪激动的甲某,她以案释法、以理服人:“你的行为已经触碰法律红线,继续纠缠只会让自己陷入更被动的境地。”掷地有声的法治教育,让甲某逐渐冷静下来。

而在与乙某沟通时,冯媛媛则化身知心人:“为了一段逝去的感情耗费这么多精力,值得吗……”温和的话语如春风化雨,慢慢融化了乙某心中的坚冰。

“最后一劝”

冯媛媛以法为纲、以情为辅,经过多轮协调,最终成功促使双方达成一揽子和解协议:甲某一次性支付乙某人民币5000元,双方就两案所涉所有纠纷(包括但不限于人身侵权、经济损失、情感纠葛等)彻底了结,互不追究。协议签订后,双方均当庭申请撤诉,多年积怨一朝化解。

这场纠纷的成功化解,正是未央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生动实践的生动缩影——不满足于“一判了之”,而是将释法明理与情绪疏导紧密结合,努力实现“化解一个案件,止住一串纷争”。下一步,未央法院将继续落实西安中院“四个化”“四工程”“四个最”小切口创新,持续完善民事审判工作机制,以“最后一劝”等举措提升司法服务温度与成效。


编辑:侯宜均

责编:郑黎波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