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长安法院:一纸调解化僵局 实质解纷暖民心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8-29 09:32:17 阅读量:

“房子我不要了,同意接受你们一次性付清房屋差价24万!”

在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航天人民法庭调解室里,朱女士思虑再三后,对前夫王先生和曾经的婆婆抛出这句话。

朱女士和王先生离婚后,因王先生所在村组房屋拆迁,法院曾判决朱女士对其中65平方米享有权益,但同时需向前夫支付一笔房屋折价款。然而,这份判决在实际履行中遭遇了困难,陷入了“朱女士拿不到补偿就无法支付折价款,王先生拿不到钱就不配合分割”的执行僵局。

更复杂的是,随着拆迁安置房建成交付(实际面积为88平方米),双方对这套房屋的所有权归属再次产生争议,朱女士遂再次起诉,要求确认其对88平方米房屋的所有权。

主审法官王琼深入分析案情后发现,如果仅仅就新案作出判决,不仅无法解决原有的执行难题,反而可能衍生出其他不必要的纠纷。而两个案件如同缠绕在一起的线团,任何单一的裁判都可能导致执行程序更加复杂冗长,让当事人陷入漫长的“拉锯战”。

面对这一困境,王琼法官没有简单决断,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一揽子的根本性解决方案。在调取了拆迁档案核实补偿标准后,王琼法官详细地向双方阐明共有财产分割规则,同时梳理拆迁政策,逐步消除双方的对抗情绪,再聚焦核心矛盾,精准核算补偿差价,引导双方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利弊权衡。

 

同时,王琼法官耐心地与双方当事人进行沟通,向双方释明通过调解解决争议,即能够避免长期的法律纠纷带来的精神压力和额外成本,也能帮助双方高效、彻底地解决纷争,让纠纷一次性得到实质化解。

在王琼法官的不懈努力下,双方逐渐理解了彼此的立场和需求,开始展现出和解的意愿。最终,经过协商,朱女士主动放弃对该套88平方米安置房的所有权,王先生一次性支付朱女士房屋折价款24万元。

此案的成功调解,不仅当前这起房屋所有权确认纠纷画上了句号,也将原来难以执行的“钱”与“房”的复杂交割成功化解,从源头上杜绝了衍生案件的产生。

“处理此类涉及历史判决、又叠加拆迁安置的家事纠纷,不能就案审案。而用调解的方式能够有效引导当事人跳出单一诉求的局限,从整体和长远出发,共同寻找一个能化解所有纠纷的现实方案。本案中,就是找准了双方利益的交汇点,设计了一个‘钱房两清、一笔勾销’的方案,真正实现了纠纷的实质性化解。这不仅能有效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更能极大减轻诉累,这也正是我们司法为民、追求效率与效果统一的生动实践。”


作者:林升春

编辑:侯宜均

责编:马 宁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