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未央法院打造“法释未央”党建品牌 贯通全流程释法明理新实践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8-26 10:58:43 阅读量: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激发党建引领凝聚力,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提升司法公信力、促进案结事了人和的强大效能,西安未央法院未央宫人民法庭党支部立足职能职责,创新打造集党建、文化、法庭建设于一体的“法释未央”特色党建品牌。品牌内涵为: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法为根本,依托“‘未’法而来·法官释法”法治文化品牌,深度融合党建工作与审判工作,持之以恒开展释法明理工作,积极主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互促互进,为未央区推进国家中心城市“首善区”建设贡献司法力量。

纵向搭建“一核多擎”

党建引领筑牢法治建设阵地

 

在阵地建设方面,与西北政法大学马锡五审判方式研究院共同合作,精心打造集“人民司法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墙和“法释未央”党建文化展示区于一体的沉浸式释法明理阵地,实现党建与法治宣传的深度融合。同步设立党代表工作室和党建活动室,建立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精准把握群众需求,持续优化司法作风和工作方法。

在队伍建设方面,创新构建全员均为党员的“党员先锋法庭”,通过设立季度评选制的“党员示范岗”,选拔出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骨干力量,充分发挥党员干警在疑难复杂案件、优化审判流程和审判质效提升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机制创新方面,明确了在党建引领下各环节审判工作释法明理的内容标准、方法要求、责任主体和考核评价办法,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三治融合”理念有机结合,通过分层递进的解纷方式,推动释法明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确保释法明理工作政治方向正确、价值导向鲜明。

横向延伸“一心多元”

特色载体让释法明理深入人心

 

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通过党建引领整合资源,与辖区街道办事处、司法所建立“三方联席”制度,形成“三方联动、双向互通”的工作模式。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搭建诉前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平台,对重大疑难纠纷开展联合调处,推动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实现“平安不出事、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目标,切实打通司法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

与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监督庭党支部、草滩街道办事处机关第三党支部、未央宫街道办事处阳光台社区党支部签订了《党支部共建协议》,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通过专业指导、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实现“1+1>2”的协同效应。

针对社区多发纠纷,建立“1+N”联动释法机制(党员法官+社区书记+社区调解员),选聘15名社区书记担任“释法说理明白人”,并定期座谈梳理纠纷类型,针对典型纠纷,与社区书记、社区调解员深入居民家中、社区活动中心开展联合调解,多角度阐释法理人情,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让释法明理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融合发展“一精多专”

全方位满足群众多样性司法需求

 

牢记司法为民宗旨,积极构建多层次、精准化的司法服务体系。一方面,针对不同群体需求,打造多种普法模式:一是常态化开展面向大众的普法宣传活动;二是选取赡养、相邻关系等典型案件开展巡回审判进社区(乡村),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三是应街道社区及村组邀请,上门提供“订单式”普法服务,切实提升普法实效性。

另一方面,注重加强多元解纷力量建设,开设“法释未央”移动课堂,并推动课堂进社区,通过开展“释法说理明白人”、特邀调解员业务培训会,采取庭审观摩、讲座培训等方式,重点提升其运用“家常话”说“法理情”的能力,让法律知识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此外,还以传统文化理念为纽带,精心建设了“诺千金”“睦亲邻”“和为贵”等6家汉文化主题调解室,将法治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培育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党建的力量在引领,法治的根基在民心,未央宫人民法庭党支部将以“繁荣兴盛,不尽不衰”的未央之名,以党建引领司法业务,以释法明理凝聚共识,以高质量党建品牌实现党建与多元解纷、普法宣传、社会治理等工作的深度融合,持续激发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让法治的阳光温暖每一个角落,用司法的力量守护万家灯火,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司法智慧和力量。


作者:栾 帅

编辑:赵佳欣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