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检察探寻中村社火 让民俗文化薪火相传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7-11 14:45:18 阅读量:

山阳地接秦头楚尾,素有“南腔北调”、“秦风楚韵”之称,南北交融,是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的交汇点,从而形成了多元化的地域文化特色,经过历史的不断演变和发展沉淀了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传承至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展现在山阳民间文化当中,尤以社火、龙灯、舞狮、锣鼓著称全县,特别是山阳县中村镇社火芯子以高、巧、奇、玄享誉商洛。

 

山阳县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全长俊带领干警深入中村镇,探寻中村社火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有关情况,他们与镇、村相关人员进行了交流,并与民间艺人面对面进行沟通,深入了解中村社火的历史渊源与传承脉络。

(与村民进行交谈)


(与中村镇副镇长进行交流)

副镇长管长栓介绍,如今,中村社火已形成三支各具特色的队伍,分别来自三个村、社区,每年春节前夕,3支社火队伍之间要怎么做社火芯子,都是严格保密的,怕其他人知道,表演开始后,3支社火队伍走村串户,摆开阵势,力图从声势上能够盖过对方,为本族人争光,这样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如今,中村社火已成为当地春节不可或缺的文化盛宴,每到春节,社火表演都热闹而隆重,让传统节日文体氛围浓郁,同时社火表演过程中融民间杂技、民间手工技术、传统体育竞技、曲艺、民间舞蹈、戏曲于一体,体现了当地人民的集体智慧和风土人情。

(市级非遗中村社火表演)

社火表演中的道具制作精美,如神话故事中的七仙女塑像、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面具、皇帝头饰、戏服等,每件道具做的精妙绝伦,惟妙惟肖。村民向检察人员介绍了社火芯子的一些细节性知识。

(省级非遗八仙鼓表演)

其中,八仙鼓表演气势恢宏,节奏鲜明,鼓声振奋人心,鼓点变化多端,给人视觉、听觉带来无比震撼的享受。此外,舞狮作为社火中的传统节目,深受人们的喜爱。舞狮时以各种动作惟妙惟肖的展示给大家,动作滑稽风趣,烘托节日氛围,寓意来年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与艺人杨海军进行交谈)

社火中的摆船,据该村艺人杨海军介绍,船里坐的是小姑娘,外边是划船的老丈,以口诀和叫船歌来划船,配合社火芯子一同演出,其中社火芯子都是以历史故事或神话故事为原型,如三打白骨精,在芯子上分别设计有白骨精手持宝剑、孙悟空手拿金箍棒......杨海军表示,做社火芯子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角度和稳定性也要经过多次的考量之后确保安全、合理,其中,社火芯子的四大特点高、巧、奇、玄必须要展示出来。

(与文旅局负责人进行交谈)

寻访结束后,全长俊带领干警到文旅局与相关负责人就文化“寻保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并了解到,2012年,中村社火申请为商洛市级非遗,2018年,八仙鼓被申报为省级非遗。目前,山阳县非遗项目已经挖掘了137项,其中省级6项、市级29项,县级102项,在商洛市位列前茅。山阳县文旅局局长朱长江称:中村镇是山阳县经济重镇,也是一个文化重镇,民间文化非常有趣,中村社火是我国为数不多,硕果仅存的一个缩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表示,检察机关参与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保护工作,是对其工作的监督更是支持,双方通力合作,共同把文化“寻保传”工作做实做细,让这些文物“活起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杨守香)


编辑:赵佳欣

责编:马宁

审核: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