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咸法院 | 2000万元调解结案!跑出优化营商环境加速度

来源:陕西法制网 时间:2025-07-10 15:00:52 阅读量:

 

“真没想到两周内就解决了!感谢法院的调解,让我们的货款有了着落!”

7月7日,陕西某医药公司负责人将一面印有“明镜高悬断是非,公正司法护民心”的锦旗送至西咸新区法院民二庭李峰法官手里。这面锦旗背后,是一场标的额高达2000余万元的药品买卖合同纠纷。在开庭审理前实现圆满化解,是西咸新区法院践行“两行动、两措施”的有力举措,也是民二庭运用“3+3+3”长效工作机制,精准实施“以保促调”,护航企业健康发展的成功缩影。

巨款拖欠陷僵局

保全先行稳预期

2024年,陕西某医药公司与某物流服务公司签订《药品销售合同》,约定由该医药公司向物流公司供应药品、医疗器械、保健品等其经营范围内的全部产品。合同履行过程中,医药公司依约足量发货,物流服务公司却未能按时支付全部货款,累计拖欠金额高达2000余万元。多次催要无果后,医药公司无奈诉至西咸新区法院并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保全冻结了该物流服务公司部分款项。

“3+3+3”机制精施策

庭前调解解症结

本案于2025年6月25日立案受理,案件进入审理阶段后,承办法官李峰敏锐捕捉到被告物流公司对欠款事实无异议,仅因短期资金周转困难未能支付,具备调解条件,进而快速运用“3+3+3”工作机制开展庭前调解工作。

通过精准“庭前评估”定方向,梳理双方往来订单、交货凭证、对账记录、结算材料等核心证据,深入研判案情,明确争议焦点集中于付款能力而非事实本身,初步构建调解大框架;聚焦“矛盾核心”抓关键,在分别与双方当事人进行“一对一”深入沟通后,找出纠纷解决的堵点与难点,细化完善调解方案;强化“释法明理”促共识,通过向物流服务公司释明拖欠货款的法律责任及可能面临的失信后果,同时向双方阐明调解在效率与成本上的优势,引导双方达成调解共识。

“以保促调”见实效

握手言和双满意

在“3+3+3”工作机制的灵活运用下,结合前期保全措施与审判法官柔性引导的双重合力,双方最终握手言和,达成调解。法院当天即出具民事调解书,并于2025年7月3日将该调解书向原被告送达,从立案到结案仅用时9天

“调解是在法律框架内寻求最优解。”本案中,诉前保全的“及时雨”稳住了债权人的心理预期,也为债务人施加了正向压力。民二庭依托“3+3+3”工作机制,通过精准评估、聚焦核心、充分沟通,促使双方在互谅互让中找到利益平衡点,最终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一面锦旗,承载着企业对法院工作的尊重与认可。该案纠纷得以高效、平稳化解,是西咸新区法院对“3+3+3”长效工作机制深度运用的成果,更是西咸新区法院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做实“两行动、两措施”、灵活运用多元解纷机制,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西咸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司法力量的生动写照。

 


作者| 李峰 杨萌颖

编辑| 李娟

审核| 姚启明

操作选项

字体放大 字体缩小

宽屏阅读

打印文本

分享
分享微博 分享qq空间